随笔一篇

微博:@bboczeng

10 👍 / 4 💬

我刚刚在很认真地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人不爱去酒吧。现在我有几点假设,请今天放假的朋友们来指正——


首先一个是,中国人的真正酒文化大概是从90年代开始的,因为90年代大众才开始能消费得起好酒。从90年代到现在也短短20多年时间。而且中国的酒文化,从来不是去酒吧尝试各种调制酒,而是伴随着餐厅和烧烤摊的消费升级而带动起来的。大概可以这么说,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是海鲜、酱牛肉、花生米、烤串、大腰子。中国人的夜晚酒精社交,大概率会是在海鲜城、烧烤摊、大排档,而不是单一的酒吧。


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粮食和水果匮乏的状态,并没有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各个国家漫长而独特的酿酒历史。北方人喝酒基本就是老村长二锅头,南方酒的种类多一点,但是因为文化趋同,基本酿造手法、工艺、原材料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能出现大米、高粱酿酒。中国近代的葡萄酒庄,基本都是解放前建成的,但是因为水果的成本以及短暂的历史,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很长时间都没有形成大范围的影响。


再有一个问题是,欧美丰富的多类型酒吧,是依托于各种商业模式的,而这些很多在国内都是空缺的。比如:


1. 在美国一群人去酒吧看橄榄球是一种文化,但是中国有这种成功的商业体育竞技模式吗?大部分人对中国足球压根没有兴趣,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体育馆非常少,城市居民没有机会踢球,自然不会去参加足球队,也就几乎没有足球商业化的土壤,所以更谈不上去酒吧看足球,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球迷最多在家看就完了;


2. 再比如说欧美各种小众音乐酒吧,各个大小城市都会有各种流派的音乐人在酒吧Live。但是在中国可以吗?我印象里中国小众音乐走向繁荣至少是在2008年以后,再之前中国大陆的音乐市场狭小得根本养不活那么多人。就算是现在,中国主流社会也从来没有给小众音乐以足够的尊重。真正独立的民谣歌手、电子音乐歌手、各种摇滚流派、各种偶像团体,除了宋冬野、TFBoys、尚雯婕这种家喻户晓的,我们的社会真的能接受其他人吗?为什么这个月我们还失去了一位歌手……


3. LGBT酒吧,信不信这种酒吧开俩月,就会有老大爷拨打热线电话,说这种酒吧“伤风败俗”,然后就被关闭了?


其实酒吧也只是城市夜生活的一种。中国稍微有点特色的酒吧,基本只能存活在北京和上海,但其实并不是说大家的夜生活是空缺的。一方面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比任何国家都发达,都有更多的流量和消费能力,在欧美办不下去的直播在中国可以落地生根,一堆人可以在直播平台看偶像一边唱歌拉流量一边推销自己淘宝店铺,另一方面,其实我小时候晚上经常听相声听评戏,虽然不喝酒但是可以边看边喝茶边吃青萝卜瓜子,并且台下乱哄哄也是一个类似酒吧的大型社交场所,这也是一种夜生活吧……


专栏:勃灰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