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笔记写作大谈特谈的人很少有严肃的使用场景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0 👍 / 7 💬

许多博主和「生活专家」的全职工作就是建议应该如何组织日记,或者应该如何最有效地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1]。我们之所以认真对待这样的建议,是因为这些做法已经帮助作者实现了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 「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2]

但大多数对笔记写作大谈特谈的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并非成就累累,不管这些领域是什么。事实上,大多数这样的作者并没有将他们的笔记应用于一些外生的创造性问题:他们的主要创造性工作撰写关于生产力的文章。这些作者提供了记笔记的建议,以帮助科学家和高管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但孕育这些建议的环境与这些挑战毫无关联。这里有两个相关的问题: 有效的系统设计需要从真刀真枪的使用情境汲取洞见 [3],以及 强大的赋能环境通常是追求自身内在意义的项目的副产品 [4]

相比之下,卢曼几乎没有介绍过他的 卡片盒笔记系统(Zettelkasten) [5]:他专注研究,成果丰硕,只有在他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时,发表了几篇描述他笔记系统的短篇文章。

我不是很常遇到这个问题,但我确实会整周只谈写笔记而对严肃追求放手不管。这则笔记在提醒我小心这件事。相关笔记: 我所认识的高效阅读者和思想家在阅读时不做笔记 [6]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 People who write extensively about note-writing rarely have a serious context of use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1.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944151
  2. 「更好地记笔记」这个描述太过流于表面;核心在于「更好地思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7460683
  3. 有效的系统设计需要从真刀真枪的使用情境汲取洞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263007
  4. 强大的赋能环境通常是追求自身内在意义的项目的副产品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8196133
  5. 卡片盒笔记系统(Zettelkasten)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5457523
  6. 我所认识的高效阅读者和思想家在阅读时不做笔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3852965

专栏:常青笔记 & 知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