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促使你思考的好方法:如果你不深入理解,就很难总结出什么。通过尝试解释一个想法,你将自然而然地尝试多种框架,充实它的边界,并看到新的联系。这是为什么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1]和为什么应该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2]的一部分原因。
在写作时与先前的笔记建立联系、进行整合的额外步骤(即创建 常青笔记 [3])让这种效应更加有力,尤其是当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4]之后。因为你不得不去理解怎样将给定的想法与其他想法联系起来。并且当你将新想法与旧想法进行对比时,你能看到新想法中没有被提到的点。
这种实践是一种粗略的元认知支持: 元认知支持充当认知脚手架 [5]。
即使是非散文写作,这一观察结果似乎也是正确的: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需要借助书写来思考 [6]
参考文献
Kant, I. (1996).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In A. Wood (Ed.), & M. J. Gregor (Trans.),Practical philosophy (pp. 11–22). doi.org/10.1017/CBO9780...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784)
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 aude 要敢于认识!
Don DeLillo,关于他为什么成为作家(通过 Michael Nielsen):
我有个想法但不是很确信。或许我想要学习如何思考。写作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思考形式。我不知道我在某个主题上的想法,即使是今天,直到我坐到桌前并尝试把它们写出来。或许我想要找到更多严谨的思考方式。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我最早的写作,以及语言的力量,它可以对抗青春期后期的沉溺,可以用简练的方式来明确事物,明确杂乱无章的经历。别忘了写作很方便。它只需最简单的工具。一个年轻的写者认为,在一张不到一便士的纸上写下单词和句子,他可以更清楚地将自己置于世界之中。一页纸上的文字,就足以帮助他将自己与周围的力量、街道、人群、压力和感受分离开来。他学会思考这些事情,把他自己的句子变成新的认知。我当时有多少这样的感觉?也许只是一种暗示,一种本能。写作主要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冲动,这种冲动部分是由我当时正在阅读的作者所推动的。
Ahrens, S. (2017).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如果一时自欺欺人地写下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那么在下一步将自己的文献笔记变成永久笔记,并与其他笔记联系起来的时候,就会遇到障碍。
记笔记,并将其整理到卡片盒中,只不过是为了理解某件事情背后蕴含着的更广泛的意义。卡片盒迫使我们提出许多阐述性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与某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
有经验的学术读者通常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并试图结合其他可能有用的方法;而没有经验的读者则倾向于采用文本中已有问题和论证的框架,并将其作为既定的内容。优秀的读者能做的是发现某种方法的局限性,看到文本中没有提到的东西。
记笔记,并将其整理到卡片盒中,只不过是为了理解某件事情背后蕴含着的更广泛的意义。卡片盒迫使我们提出许多阐述性的问题:它意味着什么?它与某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JarrettYe
原文: Writing forces sharper understanding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8897897⏎
-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944151⏎
- 常青笔记(Evergreen notes)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6319260⏎
-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1580357⏎
- 元认知支持作为认知脚手架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3589889⏎
- 许多杰出的思想家需要借助书写来思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10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