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的价值 II:玩耍如何增强推理能力

学校≠教育≠技能;文凭溢价=80%信号传递+20%人力资本

38 👍 / 3 💬

玩耍可以增强我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十年前,一对英国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表明,在玩耍的情境下,非常年幼的儿童可以解决他们在严肃情境下似乎无法解决的逻辑问题。

他们测试的问题是三段论,是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古典逻辑问题。三段论要求推理者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以判断一个特定结论是真是假,还是无法确定(无法由前提确定)。如果前提与现实一致,三段论通常很容易,但当前提与现实相悖时(与现实相矛盾),其难度就提高了。在英国研究人员进行这些实验时,人们普遍认为,解决与现实相悖的三段论需要的推理能力,是小孩子完全不具备的。

以下是研究人员使用的一种与现实相悖的三段论示例:

「所有猫都会『汪汪』叫」(大前提)。

「Muffins 是一只猫」(小前提)。

「Muffins 会『汪汪』叫吗?」

先前的研究——包括著名的瑞士发展心理学家 Jean Piaget 的研究——表明,10 或 11 岁以下的儿童通常无法正确解决这样的三段论(也就是说,他们无法给出逻辑学家认为正确的答案)。当英国的研究人员用严肃的语气向年幼的儿童提出这样的三段论时,孩子们的回答符合 Piaget 和其他人的预期。他们说,「不,猫会『喵喵』叫,不会『汪汪』叫。」他们表现得好像无法思考与现实世界经验不符的前提。但是,当研究人员用一种轻松的语气,用表明他们在谈论「假想」世界的措辞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年仅 4 岁的孩子很容易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很多 2 岁的孩子也能解决这些问题![1] 他们说:「是的,Muffins 会『汪汪』叫。」

想想看:在玩耍中,4 岁的孩子轻松解决了他们在 10 到 11 岁左右才能解决的逻辑问题!

玩耍的心态如何引导幼儿找到三段论的「正确」答案

Piaget 和他那个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心理学家通常在两种推理之间划清界限——「具体」推理和「抽象」推理(Piaget 称之为「假设演绎」推理)。他们认为,第一种推理依赖于对所思考条件的直接、具体、先前的经验,而第二种推理依赖于具有数学基础的形式逻辑,可以应用于问题,而不考虑个人对问题具体内容的经验或缺乏经验。一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进一步认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自然发展出具体推理能力,而抽象推理需要西方学校提供的特殊培训。还有一些人,包括 Piaget 在内,认为抽象推理确实是自然发展的,但通常直到儿童大约 11 岁时才显现出来。根据 Piaget 的说法,年幼的孩子不能解决与现实相悖的三段论,因为他们缺乏抽象推理的能力。但 Piaget 错了。

如今,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都不同意一个观念,即具体推理和抽象推理之间存在区别。我们认为,所谓的抽象推理,其实就是将看似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心理转换,也就是说,将问题转化为另外一种问题,是个体在现实世界中曾遇到并解决过的。这些心理转换涉及到 想象力,甚至年幼的孩子也具备这种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进行的所有推理都是具体的;只是对于有些问题,在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形式时,需要更多地运用想象力。[2]

人类的玩耍活动,从定义上讲,包含了想象力(参见我 2008 年 11 月 19 日的文章 [1])。玩耍让我们自然地思考事物「可能是」什么样子,而不仅仅是它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在玩耍的心态下,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想象并思考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飞翔,时间机器可以将我们带到过去,或者所有的猫都会汪汪叫。年幼的孩子们是玩耍的大师,因此,他们能在玩耍的背景下解决与现实相悖的三段论,实属意料之中。

为什么 11 岁的孩子可以在严肃的情境中解决与现实相悖的三段论,而 4 岁的孩子则需要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我认为答案与年龄差异在推理能力上的差异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他们理解研究者提问目的的差异有关。4 岁的孩子误解了研究者的目的。他们认为,当成年人用严肃的语气向他们提问时,他们需要给出严肃的答案,关于现实世界的真实答案。所以,他们相应地回答——「猫不会『汪汪』叫。」另一方面,11 岁的孩子,尤其是上过学的 11 岁孩子,意识到这个问题和现实无关,而是一个逻辑测试,所以他们接受了与现实相悖的前提,并给出了研究者想要的答案。他们意识到这是研究者玩的一个游戏,与虚构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有关。而 4 岁的孩子只有在研究者通过语气和措辞明确表示这是一个游戏时,才能认识到这种游戏般的特质。

研究人员发现,其他文化中没上过学的成年人在进行反事实推理时会「失败」,就像我们文化中的幼儿一样。过去,这被解释为一种证据,表明学校教育对抽象思维的发展是必要的。但我猜想,这些成年人在这类问题上「失败」的原因与我们文化中的幼儿一样;他们误解了问题的意图。我敢打赌,如果研究人员以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向没上过学的成年人提出相同的问题,他们也能轻松解决。

我的核心观点是,玩耍能自动引发假设推理。它使我们思考虚拟世界,那里一切皆有可能,并让我们去推理这些可能性,而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真实存在的事物。这种形式的玩耍促进了对事先规划至关重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不仅对所有理论科学至关重要,而且对所有事先规划也至关重要。在这种规划中,我们必须设想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思考如何应对这些事件。

请不要从这个简短的讨论中得出错误的结论。我并不是在主张,从教育角度来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进入玩耍状态以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是个好主意,就像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所做的那样。孩子们会自然地玩耍,而正是通过自然的玩耍,孩子们才能锻炼推理能力。那些被认为可以提高他们推理能力的老师操纵下玩耍的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抵制这种操纵。从长远来看,只有自主选择、自我引导的玩耍才是真正的玩耍。孩子们会通过他们自己选择的玩耍方式来锻炼推理能力;我们不能替他们这样做,也不应该尝试这样做。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例如,2008 年 9 月 30 日的文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安全、自然地与不同年龄群体的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探索的地方。他们会自己处理好剩下的事情。

一个让大学生解决经典洞察问题的趣味实验

下面是另一个实验例子,展示了玩耍心态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这次实验的对象是大学生,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洞察问题,被称为「蜡烛问题」。在这个任务中,实验对象被给予一小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钉,并被要求将蜡烛固定在布告栏上,使蜡烛能够点燃并正常燃烧。他们只能使用给定的这些物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到可以将图钉从盒子里倒出来,然后将盒子钉在布告栏上,作为一个架子来放置蜡烛。在典型的测试情境中,很少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图钉盒子除了用作容器以外,还可以有其他用途。

在实验中,一些受试者在面对蜡烛问题之前观看了一段滑稽喜剧片段,而另一些人观看了一部严肃的电影,还有一些人则没有观看任何电影。结果发现,观看滑稽喜剧的受试者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3] 研究人员的解释是,愉快的心情拓宽了思维,从而导致洞察力。我的解释与此类似,但强调了玩耍的作用。我认为滑稽喜剧让受试者进入一种充满玩心的状态,正是这种玩心,而非仅仅是快乐本身,导致了思维方式的拓展。在玩耍中,我们经常以新的方式看待物品和信息。在严肃的心态下,无论我们是否快乐,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图钉盒可以成为一个架子;但在充满玩心的状态下,这种想象力就轻而易举地涌现了。在玩耍中,我们经常想象物品不是它们原本设计的样子。在玩耍时,扫帚可以成为马,顶针可以成为主教,图钉盒也可以轻易成为一个架子。

我认为,玩耍在我们这个物种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我们运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我们似乎是唯一一种能以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思考的动物。想象力为我们的创新能力、创造力和事先规划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我相信,我们巨大的玩耍能力和渴望,在进化过程中,部分原因是为了促进我们发明、创造和规划的能力。当我们充分让孩子们自由玩耍时,我们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和发展这些能力的机会。当我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保持轻松的玩心时,我们为自己提供了解决可能棘手问题的环境。


此时此刻,你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你的疑问、感悟、故事、观点都会被我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尊重,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当然,鼓励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的评论区里发言——译者注)


参考文献

  1. Dias, M. G., & Harris, P. L. (1988). The effect of make-believe play on deductive reasoning.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 207-221.
  2. I elaborate on the idea that "abstract" thought is really just concrete thought coupled with imagination in my textbook, Psychology, 5th edition (2007), pp 348-351.
  3. Isen, A. M., Daubman, K. A., & Nosicki, G. P. (1987). Positive affect facilitates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1122-1131.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Jarrett Ye、校对 jianglutan
原文: The Value of Play II: How Play Promotes Reasoning | Psychology Today
发表于 2008 年 12 月 4 日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博士

上一篇:

叶峻峣:玩耍的价值 I:玩耍的定义给人以启示

下一篇:

叶峻峣:玩耍的价值 III:孩子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教育建议,国外经验仅供参考。

参考

  1. 玩耍的价值 I:玩耍的定义给人以启示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2925977

专栏:自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