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重复记忆系统 [1]在普及和日常体验中有个问题:你几乎会把所有复习时间都花在那些难记的内容上。容易记住的内容很快就被推到几个月后的复习里去了,因此你在它们上花费的时间较少。与之相对的,是那些陷在「几天或几周」复习周期里的卡片。虽然整体来看,你可能记住了 95% 以上的内容,但在单个复习环节中的正确率可能会低得多。
如果你一次性添加了很多卡片,然后一段时间不再添加新卡片,这种效应会更加明显。你可能会经历几轮复习,几乎全是那一批卡片中难以回答的卡片。(这在 助记媒介 [2]的新手引导过程中是个问题)。
这种现象产生了一种误会,即用户觉得间隔重复记忆系统效果一般。因为学习者对这个系统效果的直观感受,仅仅来自于自己能否记住被问到的卡片,在这一点上,间隔重复系统给人的反馈是参差不齐的。
或许在复习环节结束时提供一些信息能稍微解决这个问题,但我担心这样做效果有限,因为这(可能)只是读者看一眼就过的文字,而不是他们真切体验到的反馈。
另一种可能的办法是经常添加新材料,这样至少能让复习环节中的正确率相对提高。相关笔记: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卡片,间隔重复的复习环节常常变得枯燥而脱节 [3]
再就是,加入一个「提示」之类的功能,让用户更容易回答正确(但愿这样做不会牺牲记忆效果);具体可以参见 Vaugh 和 Nate Kornell 在 2019 年的相关研究。
换句话说,难度高的测试就像是黑咖啡(令人讨厌),而带有提示的测试则像是加了牛奶和糖的咖啡(美味至极)。
参见 合意困难,出自 Bjork [4]
几个实证例子
Robert A. Bjork 在 1994 年发现:
Baddeley 和 Longman(1978 年)发现,那些在集中练习(效率较低)下学习键盘技能的英国邮政工人,实际上对他们的培训更为满意,相比之下,那些在间隔练习(效率更高)下接受培训的工人则较为不满。
Nate Kornell(2009 年)在一项针对 GRE 类型词汇的研究中发现:
跨越多个试验,有 90% 的参与者在间隔学习下表现得更好。但在第一轮学习后,72% 的人却错误地认为集中学习更有效。
……参与者预测,在最终的测试中,间隔学习组的准确率会比集中学习组低 14 个百分点。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间隔学习组的准确率高出了 31 个百分点。
……这样看来,间隔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降低短期表现,但同时能增强长期学习效果。当人们误以为短期表现就是长期学习——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参见 Bjork,1994 年,1999 年)——他们就可能会自欺欺人,认为集中学习比间隔学习更有效。
参考文献
Bjork, R. A. (1994). Memory and Metamemory Considerations in the Training of Human Beings. In J. Metcalfe & A. Shimamura (Eds.), 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 (pp. 185–205). MIT Press.
Kornell, N. (2009). Optimising learning using flashcards: Spac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ramming.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3(9), 1297–1317. doi.org/10.1002/acp.153...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PT-4,校对 Jarrett Ye
原文: Spaced repetition memory systems make you feel like your memory is worse than it really is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Spaced repetition memory syste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4257681⏎
- 助记媒介(Mnemonic mediu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9483765⏎
- 没有源源不断的新卡片,间隔重复的复习环节常常变得枯燥而脱节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7555450⏎
- Bjork :「上帝啊,这个困难正合我意」—— 合意困难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069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