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能让我们窥见专家的思考方式

钻研人类记忆,探索复习算法。改善教育公平,践行自由学习。

51 👍 / 0 💬

尽管讲座在传递信息这一传统目标上往往效果不佳,但它在传递更深层的东西上却极为有效,比如价值观和规范、复杂的思维模型、特定的文化。通过观察领域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机会看到隐性知识的展示,甚至可能暂时改变他们的思考模式,使之接近专家的水平。

Per Rota:

我们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在学习时还未意识到的知识。讲课的人体现了逻辑本身。他的停顿、犹豫、强调,偶尔透露的情感,以及其他许多非言语行为,比任何书面材料都能更好地教会我们逻辑思维。我们学会了在他讲话时与他的思维保持一致,就像跟着健身教练的动作一样。Church 的课程永久地提高了我们推理的严谨性。

这是对 讲座在何种意义上是有效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之一。


参考文献

Rota, G.-C. (1989). Fine Hall in its golden era: Remembrances of Princeton in the early fifties. In R. Askey (Ed.),A Century of Mathematics in America (Vol. 2).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Church 给人的印象,既像熊猫又像大猫头鹰。他说话慢条斯理,仿佛在朗读书本,语速平稳,发音清晰,仿佛一台说话机器。一旦被打断,他会停下来,长时间地沉默以恢复思路。他从不随便说话,因为这些不应包含在严谨的逻辑中。例如,他不会简单地说「现在在下雨。」这种说法,单独拿出来看,毫无意义。(实际上是否下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逻辑的连贯性。)他会说:「鉴于现在正在下雨,这一事实我可以通过望窗外确认,我必须推迟去拿索街的行程。」…

每次讲座前,他都有一个十分钟的仪式,要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我们试过在他到来前帮忙擦黑板,想为他省力,但这毫无用处。这个仪式是可或缺的;这通常还需要用水、肥皂和刷子,之后又得静默等待十分钟,直到黑板完全干燥。也许他是在擦黑板时准备讲课内容的,但我觉得不是这样。他的讲座几乎不需要什么准备,完全是对他过去二十年写下的打字稿的复述,这些稿件可以在芬恩大厅图书馆的楼上找到。…

有时候,课上他说的一句话会与楼上图书馆的文本有出入,他会提前提醒我们这种口头和书面的差异。为了讲得更准确,他除了偶尔会插入一些有趣的旁白,比如说「我现在要打断一下,做个元数学的评论」,其他时候说的每句话都会认真地写在黑板上。他的字迹清晰,像小学老师的那种大号英式字体,标点和段落也一应俱全。有时他会不小心漏写一个字母。最开始我们会指出这些小错误,但很快我们就学聪明了,因为这样做会让他略感慌张,于是我们选择了沉默。有一次,他需要用到一个之前已证明的定理的变体,只是换了个符号。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转向我们说:「我本可以直接说『同理可证』,但我还是重新证明一遍比较好。」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课堂上讲的内容和书上一模一样,为什么还要去听讲?这种看法显然过于简化了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我们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在学习时还未意识到的知识。讲课的人体现了逻辑本身。他的停顿、犹豫、强调,偶尔透露的情感,以及其他许多非言语行为,比任何书面材料都能更好地教会我们逻辑思维。我们学会了在他讲话时与他的思维保持一致,就像跟着健身教练的动作一样。Church 的课程永久地提高了我们推理的严谨性。

(via twitter.com/michael_nie...)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GPT-4,校对 Jarrett Ye
原文: Lectures can offer a glimpse of what it’s like to think like an expert (andymatuschak.org)

专栏:助记媒介 & 思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