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工作 [1]中很多活动似乎十分短效,其产出在活动完成后大多弃置一旁。
面对一篇很难回复的邮件,你可能突然想起,这封邮件和你最近萦绕心头的一件事可以挂上钩。你也许花了一个小时仔细地写了篇回信,其中记录了你最近的思绪……然后,这些思考的结晶就躺在「已发送」的文件夹里,或许在你和你的同事脑中留下了短暂的印象。你花费的心血只不过能微妙地影响了你和你同事的思考。
同样, 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 [2],尽管通过有效的实践,这些临时笔记打下了重要基础;见 常青笔记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3]。
我们应该竭力设计这样的实践体系,基于我们点滴积累的努力而赢取复利。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 [4]为记忆实现了这一点:当你发现信息有用时,可以投入一点点精力,便能确保这条信息对你而言随时可用。随着时间推移,间隔重复图书馆便积累了成千上万的问题,(我强烈认为)这些知识可能使你以后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工作者。
Hamming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看到,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有澎湃的干劲。我在贝尔实验室与 John Tukey 共事了十年。他便是干劲很足的人。我加入实验室约三四年后,有一天我发现 John Tukey 其实年龄竟比我小一点。John 是个天才,而我显然不是。我怒气攻心,冲进 Bode 的办公室说:「跟我差不多大的人怎么能像 John Tukey 那样知道这么多?」他靠在椅子上,把双手放在脑后,微微一笑,说道:「Hamming,如果你像他那样努力工作那么多年,你的知识也会多到让你惊讶的。」我羞愧至极,简直是马上溜出了办公室!
Bode 的意思是:「知识和生产力就像复利。」如果两个人的能力大致相同,而其中一个人的工作量比另一个人多 10%,那么前者的产量将是后者的两倍多。知道的越多,学的越多;学的越多,能做的越多;能做的越多,机会越多——这很像复利。我不想给你一个利率,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利率。如果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能力,那么一个日复一日多花一个小时思考的人在一生中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我把 Bode 的话放在心上;几年来,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努力工作,并发现,事实上我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
参考文献
Ahrens, S. (2017).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 for Students, Academics and Nonfiction Book Writers.
但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永久性的思想库,你将无法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任何重大的想法,因为你要么被限制在单个项目的长度上,要么被限制在你的记忆容量上。杰出的想法需要的远不止这些。
2019/08/13 与安娜-加特的对话:
在 Twitter 上,你无法建立任何东西。
Matuschak, A. (2019, December). Taking knowledge work seriously. Presented at the Stripe Convergence, San Francisco.
Hamming, R. W. (1997).The art of do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earning to learn. Gordon and Breach.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 常青笔记应面向概念
- 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
- 头脑风暴往往可以替代缺位的见解积累系统
- 卓越洞见从既往的所思所想中涌现
- 收集材料的作用在感觉上被夸大了
- 为临时性的和不完整的笔记设置写作收件箱
- 常青笔记是发展大胆想法的安全场所
- 写你所读,以求内化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洞见
- 常青笔记有助于积累阅读成果
- 多数人的阅读成效不大
- 笔记写作实践大多是无效的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原文: Knowledge work should accrete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 知识工作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580008⏎
- 大多数人只写临时的笔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3996524⏎
- 常青笔记写作是知识工作的基本单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8784607⏎
-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425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