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将思想工具置于有内在意义的背景中?

钻研人类记忆,探索复习算法。改善教育公平,践行自由学习。

8 👍 / 0 💬

可探索的解释 助记媒介 [1]很酷,但互动文章和间隔重复练习,离实际意义有很大距离: 赋能环境的重点是创造成长和行动的机会,而不是技能培养。我们如何调整这些强大工具的设计,使它们能够被置于有深刻意义的互动之中?

如果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 [2]的「练习环节」可以被完全删除,代之以构建一个人的真实环境,使「练习」通过日常行为自然发生呢?例如, Twitter 是一种可编程的注意力 常青笔记维护接近于间隔重复 [3]。相关笔记: 间隔重复系统的主流文化圈热衷无意义的目标 [4]

如果抽象文章可以带入社会环境中,使其具备意义,会怎么样? 连接散文和其相关的 Twitter 对话

如果 「学习环境」被内在地嵌入其使用环境中会怎样?例如 超级《启蒙琼林》被嵌入到一个领域中,通过情景体验来引导学习者参与 [5]

链接至本文(已汉化)

声明

此内容发布由 Andy Matuschak 许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修改。保留所有权利。

Thoughts Memo 汉化组译制
感谢主要译者 Lucas-Tsui
原文: How might we situate tools for thought within intrinsically meaningful contexts? (andymatuschak.org)

参考

  1. 助记媒介(Mnemonic mediu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9483765
  2. 间隔重复记忆系统(Spaced repetition memory syste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4257681
  3. 常青笔记的维护近似于间隔重复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7448252
  4. 间隔重复系统的主流文化圈热衷无意义的目标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9283714
  5. 超级《启蒙琼林》被嵌入到一个领域中,通过情景体验来引导学习者参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7566052

专栏:助记媒介 & 思想工具